南漳瑞之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南漳瑞之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时间:2013-7-31

        湖北省南漳县瑞之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该社”)又称南漳县临瑞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属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正式注册成立于2012年5月,现有社员8人,网络农户350户。合作社成立后,投资6万元租下了镇上的一家粮站,投资40万元建起了一栋4间3层的办公楼。并购买各类农业机械70台,其中联合收割机7台,大中型拖拉机7台,插秧机28台,其中乘坐式插秧机1台,播种机6台,办公车辆1台,其它机械20台,固定资产200多万元。同时,根据群众自愿的原则,采取租赁、承包、代种等方式流转经营土地2900多亩。年实现服务总收入214万元,纯收益64.2万元。今年元月18日,《襄阳日报》头版头条以题为《8个人,何以能种2800亩》,《湖北日报》在2月18日,以《8个人种了半个村的田》,分别进行了报道。

 

一、突出重点抓机插,助推全程机械化。瑞之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积极围绕农田作业耕种收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并突出加强以水稻机械插秧、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示范。目前,该社已成为南漳县插秧机和播种机的推广示范基地,影响范围由城关镇扩展到清河区以及武安镇。为保证机插示范推广成功,该社实行了“六统一”管理,即:统一备土;统一提供育秧物资包括薄膜、支撑竹杆、状秧剂、塑盘;统一稻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安排机插。不仅如此,为扩大机插社会影响,合作社在掌握机插技术后,组织技术人员带着自己的插秧机走村串户,现场推广演示,现身说法,对比算帐,宣传机插好处。在该社的带动下,城关镇已发展插秧机300多台,机插面积达到2万多亩。2012年,合作社实现机械耕整面积5200亩,机械收获面积7800亩,机械插秧面积6300亩,机械播种面积2000亩。为当地农田作业全程机械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因势利导抓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开展好农田作业全程服务的基础上,合作社结合本地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多、家庭承包耕地请人代耕代种、弃耕弃种、抛荒现象较为普遍的实际情况,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与广大农户协商,采取出租、转包、入股、转让等方式将农户耕地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土地租赁期限都在3年以上。为确保农户利益,合作社将第一年每亩地的租金定为300元,第二年为350元,第三年400元。政府发放的种粮补贴仍由农户所得。截至2012年底,合作社分别与临沮岗村、临近的胡营以及与清河区交界的一部分农户签订了1100多亩农田租赁合同。加上,380亩的土地流转合同,合作社从农户手中流转的土地总面积达1500亩。同时,合作社还在村里的河滩边开荒土地100多亩。另外还与农户签订代耕协议1300亩,合计经营土地2900多亩,相当于临沮岗村一半以上的耕地面积。为加强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但因严重缺水的300多亩连片耕地管理,提高种植效益。2012年入秋以来,合作社投入钩机、挖掘机、旋耕机等机械50台(套),投工500多个,累计投入现金20多万元,重新对这片土地进行了平整复耕,仅此一项可为承包农户每亩增加租金400元,年可增加收入13万元以上。通过连片开发和综合利用,合作社成员由原来分散经营每亩年收益200元,上升到每亩400元,仅此新增加收益35万元以上,务工增收30万元以上,户平增收3000元以上。

三、创新机制抓规范,延伸发展上台阶。根据南漳县农机化办要求,瑞之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狠抓了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在建设专用办公楼、购置专用仓库的基础上,在合作社内部设立了信息、维修、培训等服务机构,并健全了财务、档案、股东、社员管理以及机械检修保养等制度。合作社8个人实行分工负责,分别承担组织、管理、技术、收割、销售等工作。土地耕种标准化操作,聘请农技人员做技术指导,统一配方施肥,统一选用省、市推广的种子,统一耕种。为应对扩大规模之需,合作社在成立之初拥有20多台农业机械的基础上,又投资60多万元购置大型收割机5台,插秧机6台,旋耕机5台,旋播机3台,植保机械5台。并计划建设自己的粮站用于储备粮食。同时,开展粮食深加工业务,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开展农作物种植的基础上,合作社还将尝试种植经济作物。目前,合作社已在武镇雷家营村流转的100亩土地上种植草莓,在城关李家院村流转的300亩土地上种植无公害蔬菜。为解决机械化插秧的配套育秧问题,合作社计划在近年内筹建一个占地15亩的工厂化育秧大棚,用于满足2000亩左右的水稻秧苗之需。为加强规范化管理,合作社还计划将临近的农户耕地实行网络化、成片化、统一化流转开发,规模化种植,计划在3年内流转土地达5000亩以上,网络成员达到700户,年作业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年创收入800万元以上,成员亩年受益达到750元以上,社员年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

版权所有:http://njb365.cn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