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焦泰文同志在2016年
农机互保“三夏”跨区作业联席协调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2016.5.25
同志们:
今天,我很高兴参加三省一市一司农机互保“三夏”跨区作业联席协调会!刚才听了陕西、湖北、湖南三省和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专家发言,还有我们荆门市的郑市长和中国农机安全报社的王社长讲话,很专业、很到位;我们郭总对农机互助保险实践工作中的总结归纳,也很有高度,并具有影响力。
今天召开这个会议,我理解,一方面是为我们农机互保“三夏”跨区作业服务拉开帷幕;另一方面也是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机互助保险跨区域服务的合作协调机制。参加这次会议,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按照套用毛主席老人家的一句话:“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我认为农机的根本出路在于安全化!如果没有安全,我们农机事业的发展就会面临重重困难。所以解决好农机的安全问题,是我们农机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三省一市一司农机互保“三夏”跨区作业的联席协调会,在推进农机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听到大家所讲的,农机事故的真实情况和我们官方上报的数字有巨大的差异,感到心痛。因为所有的农机手,都是我们农民家庭的顶梁柱,都是壮劳力,都是农村致富增收的基石。没有他们,一个家庭就垮了。但是这么高的农机事故发生率,对于我们农机化事业来讲,我觉得是一个障碍或者是一个影响我们农机化事业顺利发展的制约因素。那么怎么解决好农机安全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文章可做,我对这个不是太了解,今天借这个机会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要肯定成绩
农机互助保险事业,功德日益显现。何为“功”,农机化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立了大功。我们的现代农业发展到今天,没有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和支撑,是不可能有今天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农业现代化、职业化的发展对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农机安全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就是功。何为“德”,德就是我们农机互助保险保障了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了农村稳定,保护了农民利益,维护了农民机手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是民生。所以我们农机互助保险的功德日益显现。具体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政府解了难。农村稳定是我们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特别是事故的处理,化解矛盾纠纷,是解决好农村稳定的前提,也是政府面临的难题。尤其是我们农机事故,在农村发生时既分散又涉及面广。那么如何及时处理和化解农机事故灾害、风险和矛盾纠纷,这些问题在我们农机互助保险这个框架下,作为一个缓冲剂,作为一个缓冲带,帮政府化解了很多困难,这应该是看到的一个成绩。
二是为农机手解了忧。所谓解忧,就是农民机手在作业过程中,一旦因农机事故发生灾害损失或矛盾纠纷,有人去帮助,去解决;在经济上、精力上,为农机手化解了矛盾。使农民机手不再为事故的处理感觉很难,耗时间耗精力,而是有农机互助保险组织能够及时地为农民机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所以说我们为农机手解了忧。
三是支撑和增强了我们农机手恢复生产的能力。就是一旦发生农机事故之后,农机互助保险组织就会及时实施救援、现场勘查、定损维修和补偿理赔。如果事故不大,就采取现场直接赔付的办法,可以对事故农机及时进行维修,可以马上投入农业再生产,那么就不至于影响我们农机手的作业损失。特别是在“三夏”、“三秋”农忙期间,是农业机械服务农业生产的高峰期,虽然农机事故发生率很高,但是因为我们有农机互助保险,使他们不至于因事故影响生产作业,而减少收入。
四是提高了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我们所有参加农机互保的农机手,在我们农机互保组织里面,无论是在跨区作业方面,还是在风险保障服务方面,还是在农机部门的安全培训和作业调度方面,应该说我们农机安全协会都发挥了很好的组织作用,起到了一个枢纽的作用,使农机手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作业效率,使我们农机手不再是分散的个体,而是在一个大的组织里面,有序的开展作业。这也是我们郭总、王社长所期盼的,能让我们所有的农机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来增加农机手的收入。所以我们肯定成绩,农机互助保险是功德日益显现。
二、 要正视问题
我们农机互助保险还面临许多挑战。我刚才听了以后感觉我们农机事业从目前发展来看,事故率这么高,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
第一、是我们的田间机耕作业道路,还不是十分完善。为什么我们的一些机具在作业过程中会出现翻车、掉沟?这和我们的田间机耕作业道路不完善、不配套有很大的关系。我到一些地方调研,现在农民提出的一些诉求不再是你给我多少钱,党群关系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把我的田间设施尽早的配套完善到位,包括我们的机耕道路、我们的沟渠、排灌能力等。如果我们的田间设施完善了,我相信农机田间作业的事故率会大幅下降。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客观原因。
第二、是我们面临的自然灾害比较多。我们的农业机械在作业时,不可能说全部都是好天气。搞农业的,就是在跟大自然做斗争,有时候还要抢时间,无论是刮风、下雨、下雪,有许多时候都会给农机作业增添难度,带来风险威胁。
第三、是现有的农业机械本身存在安全隐患。我们的安全水平本身就不高,农机除了高效率以外,首先应该是安全性,安全应该是农机的前提。我刚才听了大家所讲的,如果我们分析现有的农机事故案例,有部分事故是与农机的设计上,与农机的生产上存在的安全缺陷有很大关系。一个产业的发展,首先是要保护作业人的健康,这是前提。如果作业人的人身安全都不能较好地得到保护的话,那么这个作业过程,本身就存在着风险。有少数农机生产企业或少数经销商,在农机生产或销售过程中,有的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了一些安全保护功能的配置,也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隐患。例如我们一些山区的劣质旋耕机、微耕机,可以说是“害人机”。特别是有一些山区的农民觉得操作这些机械不复杂,买回来没有培训就开始使用,那个高速运转的刀片旋转起来,稍不注意,不是掉胳膊、就是掉腿。我们的山区作业机械,能否实现既要符合山区作业的特点,还也能保护我们农民机手的人身安全,这也是摆在我们农机人面前的一道风险课题。
主观因素:
第一就是我们农机手的培训工作还不到位。我们许多培训可能在形式上,或者技术上已经到位,但安全意识及安全操作规范不一定到位,这个值得思考。在我下乡调研和与农机手的交流过程中,很多人也是因陋就简,觉得没事,几十年都这样做了。这也是我们对农机手的安全知识培训不到位。
第二个就是我们现在的农机安全管理还存在监管盲区。特别是像变型拖拉机,现在农村发生的大部分群死群伤的事故,是变型拖拉机事故引发的。按规定拖拉机不能载人,但农村的交通状况,一下子解决不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所以变型拖拉机大体上是现实农村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主要工具。但是目前这个变拖,大多不是在运输我们的农作物,而是变成了一个载人的运输工具。我省这几年发生的较大事故,特别是在农村发生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很多是变拖造成的。管理体制的缺陷,客观的造成了我们农机安全的隐患和监管盲区。
第三个就是我们农机手追求利润最大化,挣钱心切,疲劳作业。刚才王社长讲的以及我在下乡调研中也经常遇到,本身我们农机手作业的劳动强度很大,每天的作业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但是休息时间往往不能得到保证。没有足够休息的条件,往往是风餐露宿,得不到很好的体力恢复,吃不好睡不好,还要跨区作业异地征战。所以这样一个作业的现实,使我们的农机手疲于奔波,追求利润最大化,挣钱心切,疲劳作业,这也是造成农业机械事故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一个行业、一个产业,事故偶发,是个别现象,我们讲可能是本身机械有问题或者是人的操作有问题。但如果象河南驻马店同志讲的那样,“三夏”期间收割机有百分之三十的事故发生率,那么我们就要从行业的管理、从我们机械的质量、从我们机手的素质技能等方面来分析。
所以,以上三个客观因素,三个主观因素,对于我们农机互助保险来讲,大力发展农机互助保险势在必行。我们目前规模还小,水平还比较低,和商业保险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时候要做好农机互助保险只是在我们能力范围内,为农机手做一些事情。但是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外部因素,还是要从宏观大环境上,从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上下功夫。通过加大投入,实施农机互助保险补贴,来提高农机的风险保障水平,来改善我们农机手安全作业的条件,这样才能减少我们的事故发生率,才能给我们农机互助保险的事业发展保驾护航。我个人来看,目前我们的农机互助保险只是治标,治本的问题还是要从党委政府方面统筹考虑,加大投入。
三、 要开拓创新
要下大功夫,推进农机互助保险事业的发展。开拓才有生路,创新才有出路。尤其是对我们农机互助保险事业,这样一个在市场的夹缝中自发生长起来的互助合作保险事业,政府没有过多的投入和补助,而是依靠我们农机产业发展的需求,依靠我们互助保险组织自身的力量,能发展到今天,特别是我们三省一市在我们郭总的率领下发展到今天,来之不易,对我们这些地方的农机人做了好事。这也是刚才所讲的,如果我们这个事业不具备吸引力,我们做再多的宣传,农机手也不会参加,恰恰是我们的工作给农机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他们才会积极参加。湖北到现在已累计发展农机互助保险会员22.42万人,承担农机风险保障50.31亿元,并救援处理农机事故3300多起。农机手虽然交了一点钱,但他们得到了风险保障,保护了自己的利益。湖北农机互助保险发展到今天,已有六、七个年头了。我们在这里召开这样的联席协调会议 ,就是为下一步农机互助保险的发展进行谋划,开拓创新,这很有必要。
第一,要发挥好农机监理和协会组织两个主体的作用。农机监理是政府层面,协会组织是市场层面。我们农机互助保险与其他商业保险不同的是,我们是农机人在干农机保险,而不是商业保险来做的,商业保险人也做不了互助合作保险。我跟商业保险的人也聊过,他们更关注的是水稻,母猪、奶牛、小麦等其他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以及生长过程中的保险事务。我们农机互助保险,为什么能够发展、生存,除了按市场因素交互助保险会费以外,我还觉得农机监理体系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离开了农机监理体系,我们的农机互保组织也难以生存。面对量大面广的农机事故组织救援、责任认定、田间的勘察定损、矛盾纠纷的调解等,都要依靠我们农机监理系统协助去做。另外,我们农机互保组织也是依托农机监理体系而兴办起来的,所以我们要发挥好两个主体的作用。同时,要根据农业部《关于推动金融支持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通知》的文件要求,鼓励基层农机安全机构在做好本职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与互助保险组织开展合作,协助做好农机互助保险宣传、组织农机手参保、灾后勘察定损和补偿理赔服务等业务工作,建立协办机制。只有这样,农机互保组织才能走远、走好。
第二,要遵循农机发展和农业保险的两个规律。农机事业发展的本身有它内在的规律,农业保险从金融层面来讲也有它自身的规律。我们现在的农业发展在突破原有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向现代农业跨越的过程中,从以往主要依靠财政投入,转向依靠金融手段,就是我们的农业金融、农村金融,农业保险、信用担保和期货等,要更多依靠的是这些金融要素和手段。从全国来讲,农业投入这几年增幅大幅下降,从湖北来看增幅也不像以前那么大,因为这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也不景气,要政府向以前那样大幅投入,也很困难。所以为什么去年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发起成立全国农业信用担保联盟,就是为了解决好现代农业发展,没有现代金融支撑的问题。像湖南的同志讲的,现代保险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我们现代新型经营主体的大幅增长,新型主体对保险业需求更大,就是我们规模较大的农机合作社,更渴盼我们的农机互助保险,更需要保险这样的现代金融工具,在我们的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仅仅依靠财政的钱。所以在我们行业里面,我们懂农机,但是也要懂保险,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把我们互助保险设计的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农机手的需求。我们不能坐在屋里面设计农机互助保险,要多听听农机手他们的意见,这些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
第三,要运用好奖杯和口碑的关系,推进农机互助保险事业的发展。所谓奖杯,就是政府对我们农机互助保险事业的肯定。政府对我们事业的肯定,就意味着政府会随着我们事业的发展,并根据农机互助保险事业给农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加大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口碑,是因为我们工作的成绩,使机手一传十,十传百的说我们农机互保组织好。政府的支持,加上我们农机手的宣传,这是实实在在的,所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农机互助保险事业的发展,除了官方有组织的引导推动以外,更多的是要依靠我们农机手互助共济,靠我们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碰到的安全风险问题,以及发生灾害事故以后,他们实实在在的获得了我们农机互保组织的高效服务;如果我们的服务不到位,他们只是付钱,那么就会形成新的农民负担。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说我们农机互保这个事情做的不对,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农机互助保险发展的方向是对的,这项事业对广大农民机手是有好处的、有利的,对农机化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所以我们要运用好奖杯和口碑,来推进我们事业的发展。
四、 要不断总结经验
要不断总结我们已有的经验,在一些地区推广应用,扩大覆盖面。刚才大家所讲的农机跨区作业是中国的一大创举,确实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其他国家是农场制,他们的机械是自买、自购、自用,他们不存在跨区作业的问题。但是我们目前的体制下,大多数农民还是要靠农机具去谋生,去增加收入,那么我们仅仅满足于本区域的农机作业,是难以实现农民收入的有效增加;那些千里跨区、万里跨区作业的农机手难免有安全风险的后顾之忧。刚才,由三省一市一司发起设立的“农机三夏跨省区作业服务联盟”,其目的就是要把我们的互助合作保险,以及服务在跨区作业的过程中一体化,同质化,规范化。像我们湖北的农机手到湖南去作业,能一样的享受互助保险的服务,就不至于说是外地人外省人而被欺负。因为他是一个作业的农机手,他到异地作业举目无亲,我们既然有这样一个组织,就应该为广大跨区作业的农机手服务,让这些农机手无论走到哪里,作业到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在哪里。只有这样,我们的互保组织就能做大、做强。
各位都是专家,我主要是来学习的。借此机会,谈了几点体会,请大家参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