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普溪河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宜昌普溪河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时间:2014-6-21

 

一、基本情况
    宜昌普溪河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4月,是由独立法人单位–宜昌山里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吴雪莹等6个农民自然人发起成立的主营组织机械化生产、收割和农产品初加工以及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信息、技术、维修、培训、咨询等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合作社注册资本170万元,四年来,已发展社员115户,拥有核心管理人员20余人,建有标准化的办公楼、机库房和其他配套设施。建筑物占地2250平方米,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台、插秧机12台套,其中乘坐式插秧机2台套、联合收割机5台,粮食烘干机2台套,微耕机、覆膜机、播种机、机动喷雾器、水泵、喷滴灌设施等其它机具116台套,共计150台套,农机原值185万元,固定资产500万元。合作社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章程,履行作业或服务合同;没有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无违反政策、媒体曝光等不良记录;农机维修人员具有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开展农机具基本维修;农机挂牌率、检验率、驾驶人员持证率达到100%;在中国农民合作社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农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注册。全年自营面积达3000亩,农机专业服务面积超过2万亩,年纯收入达20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章立制,夯实合作社基础
    合作社将紧紧依靠社员办社,紧紧依靠社员实现合作社内部的规范管理,为全面实现合作社的规范持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ꎨ1ꎩ规范章程制度
    完善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规定,制定符合本社特点的规范的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监事会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设机构工作制度、成员加入申请书、成员资格证书等内部管理制度。
    ꎨ2ꎩ规范组织管理
    在设立固定办公场所的基础上,实现办公现代化,健全组织机构,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完善社员档案,每个社员建有独立的档案资料;建立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有效的风险调节机制、合理的盈余分配机制和自我服务与发展机制,实现机制创新。设立必要的日常管理部门或岗位(如财务室、生产作业部、维修服务部等),且职责明确,拥有1名专职财务人员。
   3规范会议
    年至少召开1次社员(代表)大会、监事会会议,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并严格执行会议记录及参会人员的签名。
    ꎨ4、规范基础档案资料
    建立合作社工作档案,将社员情况、章程文本、相关制度、会议记录、财务收支、经营服务活动等全部资料,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二)规范财务,做实合作社账户
    ꎨ1合作社建立独立的银行账户
出资培训合格会计师,按《合作社法》建立独立的核算规范,会计资料完善,会计账目健全,专人管理会计账薄档案建设。
   2规范合作社成员账户
    在杜绝社员空挂的基础上做实成员出资,及时做好合作社盈余分配,完整登记合作社与社员额交易情况,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要为每一个社员设立规范的成员账户,以成员账户为依据,规范合作社的发展和社员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制定了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并经成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合作社章程和人员聘用、机具管理、财务管理、盈余分配、档案管理等管理制度及作业质量、收费标准等规范文件;产权关系明晰,成员账户、作业台账、财务管理规范。
    (3)狠抓经营,打造新型服务模式
    强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合作社建设,全力提升服务水平,努力落实“三个确保”,确保服务水平优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经济效益提高,达到节本增效10%及以上的目标,加快我区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立了“服务为主,兼顾创收”的经营思路,并实实在在地在日常经营中落到实处。
    1发展经营阵地
    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出路,夷陵西北山区玉米、水稻一直是支柱产业。合作社以分乡镇5000亩玉米、水稻种植区为基础阵地,服务辐射周边村、镇,与黄花、雾渡河、樟村坪、三斗坪等乡镇开展服务业务。2016年,力争服务专业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
    2确立主要服务方向
    玉米、水稻、油菜、蔬菜是合作社经营服务重点。大力推行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在玉米生产的全部环节中,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中耕、收获、脱粒都使用机械作业。水稻生产过程中,耕整地、插秧、植保、收获都采用机械化生产油菜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都采用机械化生产。蔬菜生产过程中,采用机械耕地,覆膜机覆膜,机动喷雾器打药,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为广大农民真心服务、真情奉献。
    3规范服务流程
    在经营实战中,探索签定服务合同书—开服务通知单—服务任务完成—验收结算的服务流程,并将每项服务内容价格及工作量量化,责任人和工作人员明确,统一现场验收结算,确保了服务的便捷、迅速、有效,推广运行规范进行。严格执行《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合同》示范文本,合作社与作业对象签订作业合同,作业服务签约率达80%以上。
    4提升服务能力
    根据服务需求,添置规格高、不断改良的农机具,更好服务广大群众;同时加强农机操作手和农机维修人员职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
    三、合作社效益
(一)经济效益
合作社主推玉米、水稻、油菜和蔬菜等农作物的自营及对外农机服务,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方式,合作社规模化种植蔬菜面积6000亩,粮油作物2400亩,并组建农机专业服务队对外开展常年的农机作业,常年对外服务规模13000亩。与区农机管理部门一道在分乡镇建成玉米、水稻、油菜三种粮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示范片各1000亩,带动全区14万亩水稻、24万亩玉米和16万亩油菜的整体机械化水平上升1%。尤其是夷陵区的玉米机播与机收两年来从零起步到今年突破5万亩,赢得了农民朋友的喜爱。合作社自营的1000亩连片蔬菜基地已全部实现了智能化管控,成为合作社多元化发展战略中经济收入重要增长极。2015年作业服务规模过2万亩,辐射农户5000多户,合作社总产值500万元,实现纯利润200万元。
    (二)社会效益
    农机合作社大力推行机械化生产,不仅帮助农民有效降低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同时,还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周边乡镇及全区农业产业发展均能起到良好的推动及示范作用,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生态效益
    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新技术推广使用,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和大气污染。
    四、后期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合作社规划再投(融)资440万元加强自身建设,至2020年完成如下规划建设。
    (一)投资90万元再流转土地2000亩,使合作社流转土地达3000亩。同时扩大经营范围,农民全程托管给合作社的耕种的土地达到5000亩。
    (二)投资80万元新建1000平米育秧钢架大棚一个,同时新建集中育秧基地2000平米,实行集中育秧与分散育秧相结合,机插秧面积突破2万亩。
    (三)建设3000吨级粮食仓库一栋,新增日烘干能力150吨的烘干设备2台套,概算投资70万元。
    (四)投资200万元新增联合收割机5台,新增大中型插秧机20台,大型拖拉机平整机械4台套,油菜收割机2台,油菜精量直播机1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0台套。
    (五)扩大社员规模。创新入社模式,尝试农民以土地入股入社,力争将周边5个村的农机大户和种植大户吸纳为社员,社员总数达到500人,其中骨干社员150人。
版权所有:http://njb365.cn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