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给力农机,享受阳光

荆州:给力农机,享受阳光

时间:2011-8-12

    荆州市富民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是2010年由省农业厅授牌的一所“阳光工程基地”,一年来,该校贯彻“立足农村,面向农民”的培训宗旨,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贴近农民需求,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民对农机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要求。共开展阳光工程农机培训3期,培训200人,圆满完成了全年培训工作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太需要进行农机培训了!国家不但拿钱补贴我们买农机,解决了过去我们买不起农机的难题,现在买了农机,国家又给我们出钱培训农机知识,好事都让我们农民赶上了。”刚刚参加完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沙市区的农机手杨良华激动地说。他虽说是老农机手,但这几年每年农忙期间作业故障不下五六次,作业天数平均减少三四天,少收入2000 多元。听说荆州市在他们乡镇举行免费农机培训,他和村里的多名农机手报名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在相关法律、法规、操作技能、知识重点上达到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要求的技术水平;扩大了机手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农机作业信息量,为机手安上了千里眼;也让机手赚到了钱。以前自己找市场,只能保本经营;现在依靠通过培训这个平台,每年可多赚三四万块钱。

 
    荆州市富民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通过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编印宣传资料,张贴在各乡村,着重宣传发动动员和鼓励符合培训条件的农村中青年参加培训。培训着重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转产转岗就业技能为重点,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开设农机使用与农机维修专业扎扎实实的开展培训。确保学员理论学习秩序和实践操作秩序,保证学员学习实践安全。 

    同时,该校通过探索理论授课、实地操作、参观学习、经验交流“四级教学法”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注重实际操作演练,把培训班办到了各乡、镇、农场农机合作社,专家与学员互动,现场解决学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有效地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深受学员欢迎。学员何启元培训结束后深有感触地说:“培训班办到我们合作社,减轻了我们来回奔波之苦,并且这种学法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老师讲的系统、直观,专家教的明白、实用,以后机器有点小毛病自己就能解决了,今后办班我还会来听”。 


    松滋市农机学校在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过程中,农机主管部门创新监管形式,联合当地农业局阳光办、财政局和纪委监察局到培训基地,实地查看现场签到、点名,全程审核监管,并在监管表上签字认可;对培训的内容,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联合审查审计。确保“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程序到位、课时到位、对象到位、资金到位,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效地提高了全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基地从三个方面搞好服务,两个方面做到结合,确保实现三化。培训基地在培训前,为每个学员准备学习袋,内装笔记本、辅导教材、学员手册等学习用品;培训中,为学员安排好生活和学习,及时、耐心解答学员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出的各种疑问;培训后,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学员档案,与学员建立了电话热线随时解决农机使用和维修中的难题等三个方面搞好服务。 


    培训方式结合全市机耕、机插、机收现场会,深入乡镇、村组、田间地头,组织学员现场培训,方便农民就近参训;结合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在市农机学校设立定点培训基地,让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手优先培训,确保他们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农机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探索新思路、新模式,确保实现“三化”:一是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除了老师们正常讲课外,将新引进改良的新机具,摆放到学员们眼前,聘请有资质的专家,现场讲授如何操作和使用新型机械,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二是操作演练实地化。在培训过程中,把培训班办到了乡镇和田间地头。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对农业机械使用和维修进行了现场交流,谈心得、讲技巧,有效地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很受学员欢迎。三是学练结合现代化。成立了“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师资队伍,专门撰写了授课教案并制作了教学课件,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授课,把培训重点内容系统地编制成学员能看易懂、形象直观的演示课件,保证了学员愿意学,乐于接受。实地操作由教师手把手地进行指导,专家与学员互动,现场解决学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使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获。

版权所有:http://njb365.cn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