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国农村保险保障国际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农业保险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在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的同时,不断建立健全农村保险保障制度,鼓励保险业加大投入,积极承办大病保险、新农合等险种,构筑覆盖“三农”各领域的安全保护网,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他强调,粮为国之本,民以食为天。中国保监会将坚持以开放的心态、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大力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努力构建“灾有所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农村保障体系,让国家优惠政策惠及广大农户,使农村真正实现“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
农村保险起源于150多年前的法国,最初是农民自发的农村财产保险互助会社,其理念包括“互助共济,把所有的人团结起来与灾害作斗争,不以盈利为目的”。150多年来,这种互助合作的保险逐步形成了成熟的国家制度和专业化组织机构,传播到世界各地。
据介绍,我国于1930年启动农村保险,甚至早于美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其后几起几落,互助合作保险发展逐渐落后,难以满足农民的保险保障需求。
法国驻中国大使顾山表示,法国与中国都是农业大国,农村是国家核心的组成部分。农业保险可以提供农业发展的长期保障,而互助保险可以实现包容性增长。近几年,中国成功地让6亿人摆脱贫困,其中农村互助保险帮助实现了包容性的增长。
法国驻中国大使顾山
北京保险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洪表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是全国人民的福祉和梦想,也是广大农村农民的福祉与梦想。具体看两点:一看安居乐业、收入增长;二看保险保障、幸福安康。当前农村有着深化改革精准扶贫和小康建设的急迫任务,我们需要明确方向,选择正确的路径,发挥后发优势,奋起直追。
北京保险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洪
北京保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立平表示,当前农村深化改革精准扶贫和小康建设的急迫任务,我们需要明确方向,选择正确的路径,发挥后发优势,奋起直追。总结百年中国农村保险的经验和教训,深度研讨谋划农村保险保障制度建设的发展道路,为农村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开展精准扶贫,保障建成小康,为实际解决农民“灾有所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做出保险业应有的贡献。
赵立平介绍,北京保险研究院农村保险研究中心已完成《互助保险在农险中的地位和作用》和《中国农险顶层设计与再保险》两个课题报告和其他19个分课题,将在此次论坛上发布。
北京保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立平
北京保险研究院农村保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郭永利表示,上述两个课题的研究成果显示,农村保险保障制度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农民“灾有所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靠山,需要国家主导顶层设计、施工建设。其中,发展农村互助合作保险将对发挥事半功倍、保农惠农的作用。
北京保险研究院农村保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郭永利
中外农民代表出席和发表演讲是本次论坛的一大特色。论坛期间,除了各界领导、专家和学者以及农民代表演讲之外,还有四个独特设置。
一是为了推动国内外农村保险保障制度建设经验交流与合作,由北京保险研究院发起成立的中国国际农村保险保障联盟,发布北京宣言,举行联盟揭牌仪式。
二是为了倾听农民保障诉求而推选了五位农民代言人。
三是北京保险研究院通过课题研究,将国内外一百多年来农村保险的实践编撰成《中外农村保险-百年互助宝典》,举行首发赠书仪式。
四是将我国书法爱好者书写的农村保险保障关键词语在论坛现场展示,传播现代保险文化。
本次论坛由中国保监会指导,北京保险研究院、法国安盟保险集团、《中国保险报》主办,北京保险研究院农村保险研究中心承办,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中农科产业发展基金协办。
湖北、湖南、陕西、河南驻马店农机安全协会和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等相关组织的负责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焦泰文应邀参会并作了"湖北发展农机互保的效果和建议"的发言,湖北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站长任耀武、湖北省农机安全协会执行秘书长方胜、监事长李发新等应邀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