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农险行业在改革和创新中又上演了浓墨重彩的一幕
稳步前行:农业保险的2014
本报记者 李静【农村金融时报】
“在规范和调整中稳步前行。”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庹国柱教授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形容2014年的中国农业保险。2014年,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农险行业在改革和创新中又上演了浓墨重彩的一幕。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前11个月,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07.91亿元,同比增长5.43%。尽管相较去年同期27.8%的增长有较大差距,但这一数字已超过2013年国内农险全年的保费总额。记者在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后发现,如果为2014年农业保险做个盘点,可以找到以下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1:
组建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
2014年,受台风、干旱等异常气候灾害的影响,多省份农业遭遇重创,辽宁、海南等相关省份均出现了巨额超赔。“当前,农业保险尚未建立‘全链条’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保障水平和覆盖面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现有的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机制下,一旦发生巨灾,对各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经营稳定性将造成重大影响。”中航安盟副总裁欧贝格表示。
2014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保险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根据2013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印发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各大经营农险的机构正在积极筹建农业大灾准备金。
2014年7月,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农业保险大灾分散机制暂行办法》旨在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多层分散、持续经营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该办法明确政策性农业业务赔付率超过90%为大灾风险,超过150%为农业保险巨灾风险。上海市针对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有益尝试,给其他地方提供了借鉴。
2014年11月21日,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以下简称“农共体”)正式成立。农共体由中国人保等23家具有农业保险经营资质的保险公司和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共同发起组建,是通过制度化安排和市场化模式,提升农业保险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为农业保险提供持续稳定的再保险保障。
庹国柱告诉记者:“农共体是解决再保险如何优化的问题,是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中第二个层级的问题。农险再保险原来也是有的,但在原来制度条件下,70%左右的农险再保险是分到国际上去的,就是国际再保险公司。成立农共体可以将大部分农险再保险费留在国内,也可以促进一些财险公司通过农共体参与农险。”显然,成立农共体标志着我国农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2:
商业农险机构跃进
2014年,上海人寿、中原农业保险相继拿到保监会批文开始筹建,这距离上一次保险公司大批量筹建已有十年之久。近年来,保监会很少批准筹建新的保险公司。保险业“新国十条”出台后,具有业务特色的新保险公司获准筹建步伐明显加快,专业型农险公司又增一员。
根据批文,中原农险由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等17家公司发起,注册资本11亿元。据中原保险筹备组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是河南省第一家保险法人机构,旨在成为中原地区现代金融、灾害救助、农业保障、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力量。据悉,中原农业保险将于2015年春节后正式挂牌开业。
2014年,中航安盟、安华农险、国元农险等国内几家专业型商业农险公司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据欧贝格介绍:“中航安盟开办的农业保险品种已达41个,新开发了牦牛保险、区域产量保险等农险产品。”据悉,自2010年国家公布牦牛保险补贴目录以来,中航安盟今年首次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开展大规模牦牛养殖保险。此外,该公司还与四川省林业厅开展战略合作,创新森林防灾体系建设等。
安华农险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今年除了继续大力推动种植险发展外,还重点发展养殖业保险和林业保险,并在辽宁大连、四川等地相继开设了分支机构。安华农险还新推出了大豆目标价格保险、牧区羊灾害指数保险等险种。
安信农险虽然业务量并不算太大,但业务质量却不容小觑。2014年10月21日,太保产险受让安信农险34.34%股权的交易正式获得了保监会批复。安信农险的专业技术力量可为太保集团拓展农险领域打下基础。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目前已经到期的两项农业保险税收优惠政策延长至2016年12月31日。“这将大大降低涉农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提高农险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庹国柱表示。
关键词3:
互助保险组织监管破局
相较商业型农险公司,互助保险组织也在不断壮大。
一直以来存在监管"尴尬"的相互保险组织拟被规范。5月13日,保监会针对相互保险组织发布《相互保险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规定了涉农相互保险组织的准入门槛。
《征求意见稿》对于涉农相互保险组织的门槛则分为三档,全国性组织初始运营资金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省级组织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市级及以下组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全国性组织一般发起会员数不低于1000个,省级不低于500个,市级及以下的不低于100个。
目前,国内主要农业互助保险组织有中国渔业互保协会、江泰保险经纪公司联合试点的农机互助保险社、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以及散见于全国各地的区域性养殖业、种植业农业互助保险组织。据了解,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和宁波慈溪保险互助社已被纳入保险监管。
“2014年,农机互助合作保险从陕西、湖北、湖南继而拓展到河南驻马店市,挺进中原。从业务规模上看,目前农机互助保险还在试点期间。”据江泰保险经纪公司风险部总经理郭永利介绍,“希望保监会早日发布相互保险组织管理办法。有了明确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的升级,涉农互助组织才能更加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