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农机大户李作孝农机致富有“三招”

湖北宜昌农机大户李作孝农机致富有“三招”

时间:2011-4-7

湖北宜昌农机大户李作孝农机致富有“三招”
作者:金贵满 信息来源:三峡日报

    从一个年收入不足3万元的普通农机手,发展成为年均机耕6000亩、机收2000亩、机插600亩,实现农机作业总收入24万多元,纯收入12万多元的农机专业大户。从一个人一台“神牛”单打独斗,到牵头成立有102名机手和种植大户参加、拥有各类农机具284台(套)的专业合作社。他,就是枝江市问安镇龚坪村农民李作孝,龚坪农机专业合作社常务副理事长。3月15日,李作孝正开着他的耕整机帮村民整田。在一片油菜花旁,他给记者介绍了成为农机大户的“三招”。

    第一招:从田里找出路

    栽秧割谷,腰都累断。农业的机械化之路并不平坦。

    1993年,李作孝用多年的积蓄购买了一台神牛-25拖拉机,起初主要用于农村运输,帮周围村民拉货赚点运费。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入,农民对从传统劳作方式中“解放”出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李作孝给拖拉机配上一套耕整机,开始了一名拖拉机手的农田作业生涯。

    起初,他驾着“神牛”走村串户,推介“神牛”耕整的种种好处,但村民们一算账,一亩费用要几十块,都无奈地摇摇头。几天下来,竟没揽到一笔业务,眼看投资几万元的设备无用武之地,李作孝心急如焚,家里人也天天埋怨他,使他一度产生了变卖“神牛”的念头。在他为难之际,县里一位农机干部得知消息后专程登门,一边鼓励他看好农机前景,一边帮他联系业务,不到10天就为他揽到了一桩200多亩的荒山开发业务。后来,荒山荒地开发业务一笔接一笔,并且机耕机收业务也逐渐饱满。

    第二招:靠政策抓商机

    2000年,全国农村开始税费改革,种粮有补贴,购农机也有补贴。李作孝预感到农机大田作业蕴藏着巨大商机。于是,毅然卖掉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旧“神牛”,投资6万多元新置了一台上海654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2003年,他又投资5万多元添置了一台履带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2004年,他乘农业部农机购置补贴惠农的春风,又投资8万多元买回了一台上海704型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下半年,一台价值2万多元的高性能新型插秧机又领进了他的家门,2006年初又添置2台插秧机。

    农机耕种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以水稻为例,每亩耕整、机插、机防、机收四个环节需成本195元,较人工操作生产成本330元,节约125元。合作社成员在帮助农民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农机手人均纯收入达1.56万元,比当地非成员农民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

    第三招:善联合闯四方

    随着农民对农机作业要求的不断提高,李作孝鼓励过去的同行一起搞农机作业。2003年,枝江市农机协会成立后,他与周边的机手一起组建了问安镇龚家坪机耕队,2008年更名为枝江市问安镇龚家坪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5人到现在的102人,他手把手地向他们传授农机技术和作业技能,社员们先后购回大中型拖拉机22台、收割机21台、插秧机5台、大型拖拉机40台、配套农机具144台(套)、其他机具52台(套)。合作社下设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和运输等五个分队,在满足本地机械化生产服务的同时,开展跨区作业。每年5月,李作孝都牵头组织一批收割机赴襄阳、河南等地跨区作业。2009年8月,他们还赴广东、海南等地,进行跨区水稻作业。

    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年均完成机耕8万多亩、机收3万多亩、机插秧5000亩,年创收370多万元。他所在的问安镇也成了宜昌市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区之一。2006年,李作孝获得中华神内农业科技推广奖,在杭州的颁奖现场,日本专家称赞他:“你是中国的新型农民。”
   

 

版权所有:http://njb365.cn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