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起步 互助保险期待制度支持

在困境中起步 互助保险期待制度支持

时间:2011-3-2

                               在困境中起步 互助保险期待制度支持  
                 来源: 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 2011年01月12日  作者: 马晨明 
 
    主持人: 记者 马晨明

    特邀嘉宾:

    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秘书长 孙颖士

    陕西省农机安全(互助)协会秘书长 行学敏

    湖北省农机安全(互助)协会秘书长 方胜

    合作创新

    农渔业互助保险初结硕果

    主持人:从互助保险的角度来说,农业是个大系统,农、牧、渔业、林果业、农机、渔船等等行业众多,风险特点各不相同,灾害事故损失也不一样。因此,开展农业保险应该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风险细分、行业统筹,充分挖掘现有行业管理资源,培育组织服务能力,引进保险专家管理技术资源。只有从具体行(产)业抓起,把这些具体行(产)业的保险搞好了,才能连成一个更大的、更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风险管理和保险系统。请各位嘉宾对相关行(产)业互助保险的开展情况先做一个简单介绍。

    孙颖士:1994年7月6日,农业部在借鉴日本渔船保险中央会及韩国水协共济保险部在渔业行业开展互助保险经验的基础上,经民政部批准,主导成立了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2007年10月更名为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开展业内的非盈利性互助保险业务。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主要从事渔民人身和渔船财产互助共济工作,是我国首个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专营渔业互助保险的机构。

    目前,渔业互助保险实力显著增强,在全国范围内(包括全国和地方协会)积累风险储备金达6亿多元;有再保险的渠道和经验,能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化解经营风险;可以承担风险较大的险种和标的,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有16年的基础数据,可以为业务决策提供翔实依据;有16年的成功实践,完善的体系和强有力的队伍。同时,协会为渔民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树立了互保品牌。开展的险种从最初的渔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渔船全损保险逐步扩大至渔船综合险、涉外责任险、渔港码头险、休闲渔业险和水产养殖险等;另外,还为渔民提供涉韩担保和小额贷款服务、为渔业行政执法人员提供团体意外险等。

    截至2009年底,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累计为渔业提供风险保障额高达1600多亿元。渔业互助保险事业的发展壮大,对保障渔区的社会稳定、提高渔业的抗灾能力,发挥了积极而显著的作用,成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学敏:陕西省农机安全(互助)协会是在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精神指导下,根据“政府政策引导、农民风险互助、农机部门推动、协会组织承办、专家指导管理、出险补偿农民,会员权益积分、结余滚动积累”的原则,在2009年2月17日成立的。成立两年多来,参加互保的地区已经由19个扩大到57个,会员由6400户增加到14000户,互保费也由157万元增加到360万元,共为283起案件补偿经济损失70多万元。会员积分的结余归会员所有,很好地解决了展业成本问题。

    方胜:湖北是农机大省,全省共有各种农业机械300万台,农机操作手170多万人。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约为1%。,农机使用安全问题突出。湖北省农机安全(互助)协会自2010年4月成立以来,发展会员15000多人,互保费收入320万元,承担风险3亿多元,至今共为7名死亡人员、51名受伤人员和69台农机具赔付50余万元。农机互保工作的开展,使得农机监理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新的提升,长期以来事故难以准确统计的难题也迎刃而解,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突破困境

    互助保险成为现实选择

    主持人:虽然互助保险在国外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保险制度,在国内也已经有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相对商业保险来说,互助保险在国内还是新生事物,很多人对此并不十分熟悉和了解。我向各位嘉宾请教一个问题,为什么互助保险首先在渔业和农机等行业取得突破,或者说,这两个行业是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了互助保险而不是其他保险模式的?

    孙颖士:1982年,我国恢复办理农业保险,当时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办了农业保险项目的水产养殖保险。1983年,农业部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内渔船保险工作的通知》,同时颁布了《国内渔船保险条款》(试行),要求借助渔业管理部门的力量动员所有的渔船参加商业保险,拉开了我国渔业保险的序幕。此后,由于国家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商业性的渔业保险由于保险公司亏损严重而停滞不前,趋于停办状态,商业保险公司因效益问题普遍退出了渔业保险市场。只有人保公司还少量开展该业务,但对渔船实行“保大不保小、保钢不保木、保远不保近”的政策,致使急需风险保障的小型渔船、木质渔船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渔船投保无门,广大渔民群众又有自发组织进行互助共济保险的需求,于是农业部主导成立互保协会,渔业保险走上互助保险的道路。

    我认为,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是我国渔业保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正确选择。目前,我国渔业互助保险已初步形成政府支持、财政补贴、协会运作、渔民互助共济的机制,建立了一套覆盖全国的机构体系,适合我国农业规模小、生产方式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等特点,可以有效降低保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时根据保险业大数法则原理,全国性全行业一体式的互保可以有效分散风险。

    行学敏:2004年5月1日,国家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颁行之后,规定拖拉机必须参加“交强险”,农机监理部门才能给挂牌、办证、年检。农业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出台了兼用型拖拉机、运输型拖拉机“交强险”的政策性收费标准,同时规定“交强险”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起初,保险公司纷纷找监理系统代办,争办“交强险”,但近年当保险公司农机“交强险”亏损后,对兼用型拖拉机,不按国家规定保,有的推说没有单证、有的说电脑系统故障,不给出单。这样,按照不上“交强险”,监理不能挂牌、年检办证的法律规定,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陷入了尴尬的困境。农机无保、无牌、无证、无照,安全管理工作失控。农机安全监理系统面临隐形失业和职能失效的危机。

    为了走出困境,2008年9月,我们向农业部反映情况。在农业部农机化司、安全监理总站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江泰保险经纪公司的农业保险专家。江泰专家介绍了日本、法国等国外农业互助保险的成功经验和他们为北京果树、农业、养鸡业互助保险服务的模式以及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的做法;提出了建立陕西农机风险互助组织的建议。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认为这个建议可行。经过4个月的筹备,在陕西省农业厅、农机局、民政厅、社团局、安监局、保监局的支持下,陕西省农机安全协会成立。协会聘请江泰保险经纪公司合作,共同发起设立了陕西省农机安全协会风险互助管理委员会。这样,全国第一个农机互保组织建立起来了。

    加强协作

    互助保险期待政府政策支持

    主持人:渔业互助保险和农机互助保险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在推广和实践上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各位嘉宾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制约了互助保险的发展,对进一步推动和开展相关业务有何建议?

    孙颖士:应积极推进渔业保险的立法进程。渔业保险立法应对我国渔业保险的管理体制进行立法保证,对我国渔业保险的发展资金进行立法保障,对政策性渔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参与主体、收益主体及相关的权利义务进行立法规范,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渔业再保险。同时,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只有在农业部主导下、财政部扶持下、保监会支持下,渔业保险才能规范健康开展。

    财政补贴是政策性渔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渔业保险作为转移渔业风险的重要手段,政府给予税收优惠、保费补贴、再保险支持、建立巨灾风险基金等不同形式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没有单纯按照市场原则或依靠商业性保险公司解决农业保险供给的。渔业互助保险试点已经有了16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尤其是在2008~2010年连续三年农业部给予专项资金保费补贴试点的情况下,能够较好地掌控运用补贴资金,有利于渔业保险财政补贴在各地全面铺开。

    行学敏:农机安全互助是农业主要生产力的重要保障。目前,安全互助保险尚未得到政府财政的资金支持,建议政府在启动打基础的阶段,对互助事业给予资金扶持。

    同时,农机跨省、跨区域作业需要多省开展安全互助工作相互配合。2009年,陕西到外省作业的拖拉机、收割机事故的查勘定损,我们与当地农机监理部门联系,并委托现场查勘,但由于兄弟省区没有开展农机安全互助工作,虽然当地同志很热情帮助,但现场查勘的取证资料无法跟我们的操作规程对接、使用。这样,2009年我们只能暂时取消参加互助农机在外省区作业期间的互保责任,既影响了对农民的服务,也影响了互助事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希望有更多的兄弟省区开展安全互助试点工作,以便在互助办法、条款、操作规程、实务手续上能够统一协同。

    编者按

    尽管目前我国的互助保险组织规模偏小而且无明确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但仍然在提供风险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在“三农”领域,甚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在北京就曾出现过农作物互助保险试点、养鸡互助保险试点和果树互助保险试点,效果好、影响大的当属渔业互助保险和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前者的主办单位渔业互保协会是我国首个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专营渔业互助保险的机构,后者的主办单位陕西省农机安全协会是我国第一个农机互保组织。

    本期对话邀请的三位嘉宾都是各自领域的开拓者和推广者,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能使人们对互助保险在我国的出现及发展脉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互助保险的持续健康成长需要政府、社会、公众的理解支持及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本报也希望在推动这一过程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版权所有:http://njb365.cn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