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让农业保险深入农“心”

湖北日报:让农业保险深入农“心”

时间:2016-6-8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周芳 吴文娟

湖北是农业大省,素有“中部粮仓”之称,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尤为重要。由于易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市场价格波动等影响,农业生产存在较大风险。

保险业如何创新支农惠农方式,为“三农”上好保险阀?记者近日采访了湖北保监局局长王斌。

险种逐年扩面

乡镇覆盖率达86%

记者:现代农业需要风险管理,我省三农保险如何为之保驾护航?

王斌: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保险为缓解农户“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稳定农户收入水平、增强农业恢复再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因区位、气候等条件影响,我省自然灾害情况较为严重,洪涝、干旱、泥石流等灾害不时困扰着农业经济发展。湖北保监局以推进三农保险,完善农民保障体系,提升农村减灾防损和资金融通能力为抓手,积极服务三农。

湖北三农保险起步于2007年能繁母猪保险试点,2008年全面启动,目前,全省开办的有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有8个。

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截至目前,三农保险已覆盖全省13个市州、86个县市区、804个乡镇、18112个村,县市区覆盖率达83%,乡镇覆盖率达86%,参保农户688.42万户次。

支农惠农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134亿元,支付赔款23.1亿元,保险赔款为帮助受灾农户及时恢复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撑。

农户防灾防损能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农民接触到保险,对保险的理解逐步加深,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提高,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消灭服务盲区和死角

创新发展三农保险

记者:采取了哪些措施规范发展三农保险?

王斌:三农保险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为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三农保险联席会议制度创立,该联席会议由省金融办和省委农办牵头,湖北保监局、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等政府部门联合参与,定期召开会议,为推进三农保险把脉问诊。

目前,湖北已取得农业保险经营资格的公司有5家,初步形成了主体多元、适度竞争的农业保险市场发展格局。全省三农保险基层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加强,已建成三农保险营销服务部407个,乡镇三农保险办公室804个,选聘村级协保员2.51万人,基本消灭了服务盲区和死角。

促发展的同时加强监管。不定期组织专班赴地市开展险种现场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侵害农民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及时严肃查处,制定下发《湖北省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展我省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推动三农保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不断创新,在开展有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同时,探索开发出一批三农保险产品,延伸服务触角,扩大保险服务范围。武汉市由地方财政提供保费补贴,开办玉米、钢架大棚保险等10多个涉农险种;探索水稻产量保险试点,将每亩水稻保额由200元提高到1000元;探索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保费规模、保障程度、承保头数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扩宽服务广度和深度

增强“三农”抵抗力

记者:农业保险仍然面临着难题。高风险的项目,农民愿意投,但保险公司不愿意接,而保险公司愿意接的,农民往往又觉得风险太低,不愿意投。如何化解这个矛盾,不断提高保险支农惠农能力与水平?

王斌:我省农业保险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看,仍然存在发展不足、功能作用发挥还不充分、与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存在差距等问题。2008年,我省三农保险保费规模在全国排名第7位,去年排名有所下滑,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加大创新,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房保险、农机具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水产养殖保险、森林保险,扩宽服务“三农”的广度和深度;探索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产量保险等新型业务,拓宽农业保险保障方式和保障范围。

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力度,对于地方支柱农业和特色农业,积极开展试点,扩大“菜篮子”产品保险在大中城市郊区和主产区的覆盖面,充分发挥保险业保障民生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

加强理赔管理,以保障投保农户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迅速、科学、合理理赔,同时加强条款费率管理,保险条款中不得有封顶赔付、平均赔付、协议赔付等约定。

促进政府购买保险服务,走出一条政保合作的新型社会治理路径。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探索,例如,宜昌市所辖的兴山、秭归、夷陵等部分县市,财政出资购买泥石流保险,只要发生泥石流灾害,道路桥梁、居民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都可以得到赔付,让保险成为完善我省民生保障体系和“三农”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

版权所有:http://njb365.cn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