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一个边远丘陵农业县,油菜是主要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至2010年底,全县没有一台油菜生产机械,油菜生产还处于传统种植模式,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断下降,油菜种植面积逐年萎缩……。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焕发油菜生产新生机,成为一道摆在通城县面前的沉甸甸考题。
从油菜机械化着手,争取政策扶持,转思路、强服务,短短两年,通城县油菜生产掀开了新的篇章。至2012年11月底,全县油菜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机械直播面积突破8万亩,机械播种率达70%以上。全县油菜机械化生产进入了领导肯定、农户欢迎、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主要工作措施:
一、实现“一个转变”,明确工作目标 。 实现油菜生产从手工移栽向机械直播的转变是发展油菜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1年10月,通城县农机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财政资金30多万元购置了6台东方红-754大型拖拉机,引进黄鹤2FBQ-6型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14台,配套分给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当年示范推广油菜机械直播面积2万亩。2012年5月上旬,机播油菜收获现场捷报频传:一般单产150公斤/亩,高产达220公斤/亩,刷新了历史纪录。油菜直播省工节本、增产增收优势凸显,不仅激发了广大农户对机械化种植油菜的浓厚兴趣,也引起了县领导对油菜机械化生产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油菜机械化生产,实现油菜产业化”成为共识。县政府明确了2012年油菜机械化生产工作目标:新增油菜直播机30台,油菜收获机械2台,完成油菜直播面积8万亩。
二、落实“二个加强”,夯实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秋冬农业开发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亲任组长,县长、分管农业工作副县长分别任常务副组长、副组长,农办、农业、农机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全县秋播生产工作必须做到县委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全力参与。二是加强专项目标考核制。各乡镇主职领导为本乡镇秋冬农业开发的第一责任人,秋播生产任务分解到乡镇,规划到田块,落实到品种,同时每乡镇安排一个县直部门进行联系办点,加大扶持力度和各乡镇实行平行考核。
三、推行“三种补贴”,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推行农业机械叠加补贴。通城县政府投入40多万元,对县内2012年自主购买大型动力机械并配套油菜直播机械的农户,在享受国家补贴的基础上每台进行追加补贴1万,2012年该县购买油菜直播机达41台。二是推行油菜机械柴油补贴。由县财政出资,按每亩5元标准对投入秋播生产的油菜直播机落实柴油补贴。三是推行油菜生产物资补贴。对油菜直播农户由农业部门免费供应种子,连片100亩以上的基地还可提供每亩50元的肥料,1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或专业合作社还每亩扶助土地流转资金100元。
四、抓好“四个强化”,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强化宣传发动,大造秋冬农业开发良好氛围。通城县层层级级召开宣传动员会、典型研讨会、检查督办会等。县农机局还采取召开现场演示会、出动宣传车,办理宣传栏等形式,频繁进行宣传发动。二是强化技术培训。县农机局一方面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 210 人/次。对种植大户、农机手发放技术资料,宣讲技术要领;一方面积极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深入村组农户,指导 380人/次,帮助农户解决秋冬播生产技术难点。三是强化专班管理。县农机局成立了3个技术专班,每个专班承包2-3个乡镇的技术指导,要求专班人员“工作到户,服务到机,指导到田”。在秋播生产中,专班人员吃住在基层,节假日不休,督促指导农民翻耕一块,抢播一块,确保了秋播进度。四是强化推广示范。通过土地流转形式,县农机局聘请专门技术人员,组成专门的生产队伍,直接季节性承包土地200亩,创办了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点。通过该示范点的生产情况向全县秋冬农业生产机械化提供最直接、最有力的现实参考和实际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