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采访座谈会
10月28日,厅调研处与厅信息宣传中心组织湖北日报和湖北广电总台垄上频道记者到省农业厅“三同”联系村黄冈市团风县白鹤林村深入采访农业厅开展“三同”活动情况。并将在近期播发。
开展“三同”活动,既是“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厅巩固和扩大“三万”活动成果的重大举措。截至目前,省农业厅“三同”活动工作已开展16期,厅机关共有10多名厅领导、89名机关干部驻村工作,联系农户111户,走访农户700余户次,全村农民实现了走访全覆盖。
湖北日报记者在田间采访农民
根据厅党组的统一部署,驻村干部除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外还继续开展“三万”活动的。
(一)访民情。由厅领导带队,按照“厅级领导每人联系1户困难户、1名致富能手,部门领导每人联系1户困难户,其他干部每人联系1户农户”的方式,深入联系户了解民情,宣讲党的农村政策,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通过结对帮扶,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各驻村工作队认真做好民情日记,引导干部边实践、边思考、边调研、边总结,撰写了一些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垄上频道记者在拍摄农业厅三同制度
(二)干实事。工作队积极帮助村“两委”加强班子建设、理清发展思路,制订完善“现代农业示范村”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支持村里发展优势产业,引导做大做足水文章,联络协商海大集团、湖北裕泰饲料有限公司、武汉高龙水产公司,帮扶发展水产养殖业;组织落实阳光工程培训,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帮助实施项目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举办“土地股份合作试点”;协调通村通组路面硬化建设、村组泵站维修与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帮助解决村民小组农田整地、中稻插秧用水等实际困难。
(三)积极推进“八个一”项目建设。把白鹤林村建成现代农业示范村,力争把“三同”点办成粮食增产、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样板。
第十六期三同队员在帮农户移栽油菜
1、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建设。 “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已于2012年2月17日交付投入使用。总投资约156万元。已完成本村5个专业七个班次420人次的培训任务,基本达到了科技培训强素质、提高素质促增收的目的。
2、高产创建项目。投资近30万元,采用集中供种、集中育秧、集中供肥、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早中稻育秧。全村2012年度完全杜绝了抛荒现象。预计今年粮食将增产达40余万斤,农民增收达50万元。
3、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2011年10月白鹤林村流转土地50亩建立无公害蔬菜示范园,企业投资15万元兴建10亩钢架大棚。厅经作处和省蔬菜办加强技术指导,后期配套资金50余万元,完善了道路、沟渠和灭虫灯具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示范园内蔬菜长势良好。
4、精养鱼池改造项目。引进广东海大集团整体流转1300亩鱼池进行标准化改造,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持续3年实施,力争将该项目区建成湖北省水产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村集体筹资147万元对原承包户进行补偿性安置,前期投入100余万元完善了水产项目区的道路建设。目前海大集团已完成了近800亩鱼池标准化改造工作的土建任务,并成功与华农大合作在白鹤林村组建了全国首家“武昌鱼”基因繁育中心,水产改造项目区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良种繁育工作已经开始进行。
5、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已于去年底指导组建兴鹤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新增购机补贴资金30万元。村集中投资近70万元购建了农机具9台套和修建了农机库。包括微耕机4台,704大型旋耕机1台,插秧机1台,手扶拖拉机2台,机耕船1台,农机合作社流转农户抛荒土地150余亩,农机服务面积达1800余亩,预计今年服务面积将达3500亩,农机服务收入将达40余万元。
6、标准化养殖场建设。专项投资近40万元,现已到位20万元对粤禽养鸡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主要解决养殖区和生活区分离以及对养殖场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彻底解决养鸡场粪便污染水产项目区水源的问题。
7、沼气工程建设。已投资近50万元安装了30盏太阳能路灯,并且向农户发放生物质汽化灶74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6台,便携式沼气两座。计划修建大型沼气1座、中型沼气两座,由于白鹤林村建设规划已纳入团风县城总体规划,沼气建设将与新村建设同步推进。
8、土地股份制合作社试点。目前已完成了宣传发动和摸底登记等基础工作。由于新农村建设用地需征用部分面积,一旦征地面积剥离以后将完善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建立的各项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