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希望的征途

踏上希望的征途

时间:2012-10-19
    踏上希望的征途(之一)
    22日,对于沙洋县纪山镇郭店村2组农民冯小飞来说特别有意义。他将驾着自己的收割机,跟近百名机手远赴黑龙江建三江农场实行跨区作业。这是他购买收割机后第一次走出荆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今年4月,受周围邻居的影响,冯小飞花21万购买了一台收割机,“国家补贴后,我个人出了21万。”冯小飞说,虽然价钱不便宜,但是他有信心能赚回来,“我们村买收割机的没有不赚钱的,当然赚的也是辛苦钱。”
    5月和9月,冯小飞转战荆门各地,一是为赚钱,其次也是练练手。虽然这2个月收入不错,可是离冯小飞的期望值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在得知要成立中国农谷荆门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队,冯小飞第一个报名参加了。
    “为这次出征我都准备快2个月了。”虽然是新手、新车,可是冯小飞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机械保养、雇用货车、加装休息铺、组织人员……
    22日早上7点不到,冯小飞就从沙洋出发,不到10点就到了集合地——东宝区杨家桥高速公路入口处。
    本以为自己来的很早,谁知入口处已经停了不少车。
    在登记处,冯小飞才知道跨区作业与在本地作业的区别比他想象中大的多。“没想到要准备的事情这么多,幸好农机部门想的周到。”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冯小飞办了一张“农信通”集团网号,给自己和同车的机手购买了人身意外险,到超市补充了大量食物……
    “新手机号能接收新的天气、收割信息,保险主要是防患于未然,多带点食物路上就能省这一点。”冯小飞一样一样的解释道。
    临到出发,突然出了变故,原本拟定的线路,在老机手的坚持下,做了调整,作业队改从山东走山海关进入东北。
    “市农机局发的路线图,我在家仔细研究过,这下全没用了。”对于改变线路一事,冯小飞显得很无奈。
    就在他无奈时,随行的市农机培训中心主任乔风生给了他鼓励:“小伙子没事的,我在后面垫底,你要是有什么事,就打电话,不会把你丢下的。”
    14:00整,作业队正式出发,看着不断后退标有荆门字样的指示牌,冯小飞很快就把最初的担心抛开了。
    经过6个小时的奔波,冯小飞接到稍作休息的通知,简单的晚饭后就再次上路了。
    晚上11点,冯小飞到达休息第一站——河南省兰考县高速公路休息处。
    安排好同车的机手,冯小飞从后备箱里抱出了防雨布和棉被,“我这个车就三个人,司机和机手都很重要。我就凑合一晚行了,明天在车上还能睡。”说着他把防雨布铺在两车之间,铺上棉絮,在休息处的公厕简单梳洗后,端了杯热水,坐在台阶上慢慢地喝。
    “休息铺在哪里?”
    “车箱上那个铁箱子就是,很小只够一个人睡。”冯小飞指着车厢上一个长方形铁箱说。很明显这个铁箱子是临时加上去的,记者爬上去,只见铁箱大约60*180左右,高50CM,仅够一个人平躺。
    “休息区一晚上要100多,我们那睡得起,搞这么一个休息铺,就强多了。”冯小飞说,在休息铺下面的铁柜里放着锅碗瓢盆,平时自己做还能省一点。
    12点,过往的车依旧穿梭不止,冯小飞看看天上雾蒙蒙的月亮说:“希望这次能顺利赚个4、5万,早点把买收割机的钱还上。”
夜深了,兰考县高速公路休息区里,一群来自湖北荆门的农机手们都进入了梦乡,在梦里,那泛着泥土清香的黑土地正在向他们招手。
 
 
保姆的责任(之二)
             9月23日,清晨5点,阳光还没有照进河南省兰考县高速公路休息区,市农机培训中心主任乔风生就在停车场清点农谷跨区作业队的成员。
洗漱后,乔风生把农机手集中起来开了个小会,“按出发前划分的小分队走,不要走散,保持手机畅通。有问题即刻打电话给我。”随后他又强调了驾驶安全的重要性。不到6点,挂着鄂H牌照的拖车就载着收割机出发了。
每到一个休息区,乔风生都在停下车通过手机了解每个成员所在的位置,并在地图上标注。
 “领导,麻烦了,我的包掉在梁山服务区了,里面有6000元生活费。”8点30分左右,乔风生接到机手冯小飞的求助电话。原来冯小飞在梁山服务区吃早饭时,把随身携带的包忘在了餐厅的桌上。
得知这一情况后,乔风生就近从梁山下高速公路,并用电话查询服务区总台电话。就在他准备转身上高速返回梁山服务区时,高速公路入口处打出“大雾暂时封路”的指示牌。无奈之下,乔风生找到济荷高速梁山管理处四中队的警察,在讲明原因后,该中队派出一辆救助车带乔风生返回服务区,找到了梁小飞落下的包。接过包,梁小飞异常激动:“不是乔大哥,我就开不到黑龙江了。”
再次上路,乔风生的手机就没有停过,一会是作业队以前服务过的农户打电话联系收割机,一会是作业队机手汇报所在位置……
 “一般而言第一天、第二天都还行,从第三天开始麻烦事就多了。”乔风生说,按以往的经验,头两天车况好、机手热情高,问题就较少,但到第三天,拖车经过1000多公里的磨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晚上10点左右,乔风生接到电话,东宝机手赵吕贵的车坏在高速公路秦皇岛段,前后没有服务区不知道该怎么办,已经在服务区等候多时的乔风生带上修理师傅二话不说,开上车就往回赶,经过2小时的修理,车终于发动了。
虽然休息时间较晚,但是24日早上5点,乔风生依旧把机手聚在一起讲了注意事项:“你们别嫌我啰嗦,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同行的人相互之间要照应着,都别掉队了。”
过了山海关,高速公路两边的景色逐渐变了,郁郁葱葱的草木被大片大片泛黄的稻田所代替,气温也慢慢降了下来。在服务区加衣服时,乔风生给机手们群发了短信提醒大家气温的变化。
 “其实我们农机部门在跨区作业上,就是当个称职的‘保姆’,不仅保证机手出行安全,更重要的是确保机手们出来能赚到钱。”乔风生说这些都是分内事。
24日上午9点,沈阳环城高速公路封路,往哈尔滨方向的车辆都被迫绕道行驶,这给作业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乔风生开着车前行探路,每个岔路口他都停下来问路:“多问几个人,总不会错的。”他说,自己走错不要紧,关键是给机手找出一条正确的路。
下午3点,乔风生率先到达吉林的过省收费站——毛家店站。“后面大车越来越多,要把大家集中了一起走。”就这样,他在收费站口,从下午3点等到晚上8点,可是还有两台收割机没有赶到。这两台收割机,一台在沈阳被警察查牌、一台的拖车坏在高速公路上。乔风生一方面通过电话教机手如何处理,一方面请当地的朋友想办法为机手提供帮助。
25日凌晨2点,这两台收割机赶到了靠山屯服务区与大部队汇合。
凌晨3点,乔风生接了一辆从荆州市纪南镇紫金村赶来的收割机,机手郭明洁对记者说:“我们前年就跟荆门市农机局来过一趟东北,说实话,没有他们张罗,靠自己单打独斗在外地很难赚到钱。跟着他们,我们只管收割,别的都不操心。”说完,郭明洁还把手机里的信息翻出来,记者发现,每到一个变向的路口,都有乔风生发来的提醒短信。
 “后天早上才能到,明天还要盯紧一点呀!”说完,乔风生就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记录当天接到的需求信息以及作业队每位机手的情况。夜深了,合上本子,乔风生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农场迎来收割队(之三)
               
9月26日10点,天阴沉沉的,丝丝小雨带着寒气飘洒在空气中,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青龙山农场农机部部长范玉富已经在雨中等了2个多小时。
11点,高速公路上由远及近开来一队拖着收割机的小拖车。“等老半天,终于来了!”范玉富兴奋的走上前。
每年的9月底到10月初这段时间,是农场水稻丰收的季节,对于一年一季的“北大荒”来说,这一季的收成就是全年的收入。但从8月底开始,“北大荒”的天气一反常态,“往年这个时候都是大晴天,可今年整个月都是阴雨连绵。”范玉富说,由于地理原因,农场储备的机械多数的大割幅轮式收割机,但是阴雨天气使“北大荒”有名的黑土地变得胶着,轮式收割机完全不能作业,目前只能依靠南方通用的履带式收割机进行田间抢收。
 “到10月15日我们这里收割就基本结束了,可这雨下的现在都没开始,大伙都急死了,这不听说湖北荆门有收割机来支援秋收了,一大早我就奔这来了。”青龙山农场6区17站书记李清军对记者说,他所在的连队共有6万亩水稻,但是由于天气原因现在一亩都没有收。
12点40分,作业队到达青龙山农场场部,场部已经聚满了前来接收割机的“地主”。
 “大伙先吃饭,不急不急。”范玉富招呼农机手就近吃饭。
记者发现一位50多岁的老汉依旧站在收割机旁边,“您是农场的?怎么不先去吃饭呢?”
 “没事,我就在这里等他们。”5区8站“地主”孙学坤对记者说,他种的200亩种子地到现在一亩都没收,心里急。
前些天,他听说湖北荆门收割机会来支援秋收,就把田头的小屋收拾好了,“人家来帮我们,总得睡个热炕、吃口热饭,今天把他们接回去,休整一下,过两天天晴了,就能收水稻了。”孙学坤说,他已经在场部等了3天了,今天终于等到了,心里挺高兴。
吃完饭,农场组织农机手开了一个短会,介绍农场作业需要注意的事项。
今年,农场订的收割基本价是70元/亩,并且采取统一结算的方式,由“地主”和农机手商定作结价格,确定田亩数,签订作业结算单,作业完毕后农机手可凭结算单到农场结算,作业期间吃住都有“地主”负责。一家作业结束后,由所在站区的负责人安排到另一家作业。作业期间如有任何问题,可向荆门市农机培训中心主任乔风生和青龙山农场农机部寻求帮助。
 “按照我们前期摸底,每台收割机作业面积不会低于800亩。”乔风生说。
 “这和我们在外面单打独斗完全不一样,太周到了!”荆州市纪南镇紫荆村2组农机手郭明洁对记者说,
郭明洁说她搞跨区作业已经3年了,往年都是和周边农机手组队在外作业,几辆车在外不仅担心找不到活,更担心干了活收不到钱,“如果机械在外面坏了或者人在外生了病,一年的收入就没了。”
上半年,她听同行说,由荆门市农机局牵头将组成中国农谷荆门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队,她一下子就动了心,经过多方打听,在作业队出发的第二天她才得到确切消息,一路赶了过来。
 “幸好我们赶来了,作业队领导想的太周到了,我们什么都不用担心。”郭明洁说,会上乔风生特别强调了加油站、医院、银行、移动、电信的网点所在地。
会后,各区干部都把农机手接了回去。临走前,郭明洁对记者说:“这是3年来我最不操心、也是最不担心的作业。下次我要把荆州的同行都带来参加中国农谷荆门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队!”
 
 
千万里我们牵挂着你!(之四)
                                                                                                     
“老婆我安全抵达了,今年不能在家里过中秋了,不过你不用担心,我在这里会挺好的。”9月30日晚上8点20分中国农谷荆门跨区作业服务队第二梯队刚抵达目的地,漳河新区漳河镇刘院村5组农机手苏克军就拿出电话给家人报平安。
 “不是宽你心,说了你不信,市农机局的领导和农场的领导在队部等了我们2个小时了。”苏克军说:“人家领导跑几千公里来看我们,说明市里面很重视,你还担心什么?不信?不信你听听……”说完苏克军挤到人群中,把手机举得高高的。
 “大家一路幸苦了,今天是中秋佳节,首先祝大家节日快乐……”市农机局副局长张俊的祝福声通过手机电波传到了苏克军的家。
  记者发现不仅苏克军用手机给家里报平安,大部分刚到的农机手就再给家里打电话,一方面报平安,一方面把市农机局领导的祝福传递回家。
领导讲完后,跨区作业服务队队长乔风生对农机手迅速的做出了安排,“大家先到郭主任那里登记领号牌。”
随车而来的掇刀区团林铺镇农机服务中心主任郭宗新,也是跨区作业服务队后勤保障队队长,只见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号码牌和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龙江农场4区技术员赵建军一起发给农机手。
苏克军领了12号牌,随着号牌一起下发的还有结算单以及注意事项表。
根据之前的安排,苏克军将跟着拿12号牌的农场“地主”回家,作业期间吃住由“地主”负责。今年农场订的收割基本价是70元/亩,并且采取统一结算的方式,作业完毕后农机手可凭结算单到农场结算。
 “这个好,我只管收割别的都不用担心了。”苏克军说,他是今年9月20日新买的收割机,出门前在只给亲朋好友收过水稻,“本来心里特别担心,没想到市农机局安排的这么好,这次赚了钱,回去我要动员家里的手机都加入跨区服务队。”
和前来领机的“地主”沟通好后,苏克军开着车前往“地主”家的地头。
“这位李师傅说给我们买了月饼,包了饺子,炖了菜,等着我们回去过节呢!”离开时,苏克军悄悄对记者说。
和苏克军一样惊讶的还有沙洋县纪山镇郭店村2组农机手冯小飞。
晚上9点30分,冯小飞正跟“地主”陈昌海还有来自河南的农机手赵师傅吃着团圆饭,突然听见一阵敲门声。
陈昌海打开门,只见几个人提着大袋小袋进了屋。
 “张局长、乔队长,这么晚你们怎么来了?”冯小飞赶忙起身从张俊手中接下袋子。
 “过节嘛!”张俊解释道,“白天一直在农场和他们领导开会,晚上刚接了第二批农机手,才搞的这么晚来看望你们。”
看到冯小飞忙着给大家倒水,河南的农机手赵师傅拉了拉他的袖子,“这是你们领导?你们出门机收还有人管?”
 “那是当然,我们可不是单打独斗,我们市成立了中国农谷荆门跨区作业服务队,农机手都加入了,所以我们出门作业从来不担心。”冯小飞对赵师傅说。
  “还有这么好的事呀!外地农机手你们手吗?”赵师傅问道。
 “欢迎欢迎,只要是技术过硬,服务态度好的,我们都热忱欢迎。”张俊说。
 “好、好、好,我要加入……”赵师傅连声说好,并留下了乔风生的电话。他说这次作业结束了,要到荆门好好地了解作业队的情况,也给他们河南的农机手找个可靠的“娘家”!
 
  
 
农场开镰庆“初收”(之五)
10月1日,隐藏了一个月的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
早上5点,屈家岭管理区何集办事处农机手张勇军就把收割机从拖车上卸了下来,“这边和湖北不一样,亮的早也黑的早。来的时候队长都交代了,要改晚上检修机械为早上,充分利用早上这段时间。”
检修完收割机,张勇军穿着雨鞋就下了田,“今年建三江农场的雨量大,虽然今天出了太阳,不知道田晒的行不行,我必须要先下地看看。”
只见他拨开水稻向田中间走去,边走边用脚感受泥土的湿软度。张勇军负责收割的这块田是青龙山农场1区7站“地主”赵长富家的田,整片田有300亩。一圈走下来就花了近2个小时。“靠边的地都干了,收起来应该没问题,中间还比较湿,等个两天估计就行了。”
 根据田块的特点,张勇军与赵长富商量从外围绕大圈,慢慢地往中间收,给中间田块留下充足的晾晒时间。
 上午10点,经过5个多小时的晾晒,靠近田埂附近的黑土已经看不到水迹了,张勇军决定先收一条,让赵长富看看是否满意。
 决定开收,张勇军的爱人宋文华赶忙放下洗了一半的衣服,到屋里搬了一捆放水袋,“他负责开机械,我负责后勤,我们夫妻一直都是这么分工合作的。”宋文华把一捆袋子交给请的帮工,就回到屋前抽水洗衣服。
  10点20分,张勇军发动了收割机,轰隆隆的启动声响彻农场。作为中国农谷荆门跨区作业服务队第一台下田作业地收割机,随着它的启动,北大荒大规模抢收正式拉开了序幕。
 从上午10点30分到下午3点,中国农谷荆门跨区作业服务队百台收割机全部下田作业。
 虽然可以作业了,但是张勇军并没有一鼓作气收割几十亩,而是顺着田边开着收割机缓缓地收割。
 赵长富站在田边紧张的看着,“说实话已经没请过湖北荆门的收割机,不知道技术怎么样,我们这边田多,技术不好一亩田漏一点,就受不了。”
 一条收割下来,张勇军停下收割机,从防水袋里抓了把稻谷看了看,又检查了一下粉碎的秸秆和田里的稻茬。“还可以调一下。”说着张勇军把收割机开上干的田埂,拿出工具调试了起来。
 “张师傅,怎么停了,不是机子坏了吧!”后面赶来的赵长富紧张的说道。
 “不是的,我把机器调一下,下面留的稻茬可以短一点,便于你后期翻地。”张勇军边忙边说。
 不一会,调好的收割机再次下田,这次张勇军对收割的效果比较满意。
 “你们湖北人太认真负责了,我种了这么多年田,还没遇见这么负责的农机手呢!”对于张勇军的服务,赵长富表示非常满意。
“不是我想的周到,是我们队长想的周到。”张勇军说,分下来之前,跨区作业队队长乔风生就叮嘱过他们,作业时一定要认真负责,正式收割前,先预收一点让“地主”验收,满意后,再按统一标准收割。
 “这样要求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优质的服务赢得稳定的客户,打响中国农谷跨区作业的牌子;二是避免结算时引起纠纷。”乔风生对记者说,不是张勇军一个农机手如此,而是这次来的百多位农机手都是如此作业。
 到下午6点,天已经黑了,忙了一天的张勇军才有机会坐下来休息。
“张师傅,你快歇歇。马上就能吃饭了。”赵长富赶忙招呼张勇军坐下,转身进了厨房和姐姐忙了起来。
  张勇军坐着用手不停的揉着腿,“今天还行割了80亩,站久腿有点酸。”张勇军说,农场到10月15号左右就会下雪,“地主”们都挺着急,“他们嘴里没说,心里其实特别急,我们多收一点,他们就少损失一点,今年国家粮食也能多储备一点,我们也能多赚一点,这可是三赢呢!”
  吃过晚饭,张勇军认真的计算着今天的收入,“80亩,一亩70元,今天赚了5600元,按着速度收割15天,可以赚个5、6万回家呢!”
 隔壁库房里,赵长富清点着收回来的稻谷,“快4.5万公斤,照着速度,最多4天,我家就收完了,今年真是个丰收年呀!”

(中国农谷跨区作业服务队支援建三江抢收系列报道)

版权所有:http://njb365.cn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