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入了伏,三天两头锄。近日,在遭遇春夏之交严重旱涝灾害后的百里棉乡——黄梅县沿江棉产区,到处机声隆隆,棉农们正在抢晴天,用机械进行棉田中耕、施肥、植保、清沟作业。
黄梅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常年棉花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皮棉总产2200万公斤,单产达到每亩100公斤,是棉产区农民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多年来,黄梅县棉花生产主要还是依赖人畜力手工作业为主,生产周期长、劳动力投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棉农对棉花生产机械化期盼已久。
近年来,黄梅县农机部门,急棉农最所急、想棉农之所想,大力开展棉花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和示范,取得棉花生产制钵移栽、中耕灭茬、清沟培土、施肥植保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试验数据表明,机械化制钵每小时可达到4000只、是人工制钵的10倍,中耕灭茬每小时可达到4-6亩,是人畜力作业的5倍,清沟培土和施肥植保是传统作业方式的5倍以上,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及时抢住了农时季节。到今年六月底止,全县推广棉花制钵机22台、中耕施肥机210台、机动植保机械3000多台、清沟机170台,机械化作业面积发展到5.5亩次。目前黄梅县正在着手规划建设棉花生产机械化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面积达到2万亩。